5月9日,应437必赢会员中心、生态环境相关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生物电化学与环境分析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电化学技术与纳米器件工程实验室和科技处的邀请,厦门大学谢素原教授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富勒烯新结构:从“有没有”到“多不多”再到“行不行””的学术报告。我院师生26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中,谢素原教授首先介绍了富勒烯的发展历史,提出了新型富勒烯合成面临的问题,包括形成机理和应用。报告中,谢素原教授着重介绍了课题组合成新型结构富勒烯及相关纳米材料的方法,探索建立了复杂体系的高效分离方法,合成、分离、表征了包括“第一个小于C60的小富勒烯C50”、“打破了完美对称性的C60异构体”在内的一系列活泼碳簇及其相关化合物或衍生物,通过捕获碳簇反应中间体的有效途径研究了富勒烯的形成机理。谢素原教授介绍了课题组在特殊结构富勒烯的功能化及其在超导和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富勒烯除在太阳能、超导、药物、微电子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最后,谢素原教授进一步介绍了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材料的合成和应用研究。
整场报告会精彩纷呈、深入浅出,让在场的师生受益匪浅。报告会结束后,谢教授就有关师生的问题并作回答并进行交流。
谢素原简介:
谢素原,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1984-1988),(原)中南工业大学研究生(1988-1989),(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昆明贵金属研究所硕士(1989-1991),厦门大学化学系博士(1996-1999),厦门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1999-至今),美国克莱姆森(Clemson)大学访问学者(2003-2005),英国卡迪夫(Cardiff)大学访问教授(2017)。
大多数富勒烯因其结构上含有反芳香性的“相邻五元环”而难以合成,谢素原通过氯化途径合成了二十多种含相邻五元环的富勒烯(占迄今世界上合成的含相邻五元环富勒烯的40%),总结并提出了“张力释放”和“局域芳香性”两个基本原理来衍生稳定新型富勒烯,揭示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新型富勒烯(氯化物)结构与性质规律,包括被评价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C50、低对称性的C60、含三顺联五元环的C66、含七元环的C68、相邻五元环有利的C72等等,这些代表性的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和Nature系列刊物(5篇)以及J Am Chem Soc和Angew Chem Int Ed(18篇)等本学高端期刊上,带动了通过笼外衍生稳定新型富勒烯的相关研究,发展了年产吨级富勒烯的工业化方法,开辟了研究新型富勒烯的化学反应、光学与电子性质的道路,寻找到作为迄今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最好电子受体材料的PC71BM(C70的苯基丁酸甲酯衍生物)的最佳异构体配方。
2001年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0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三完成人),2007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9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年获得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公司)化学奖,2012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4年作为首席科学家获得973项目资助,201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甘公网安备62010502000864号 陇ICP备17000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