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必赢会员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7版)
2017.11
437必赢会员中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和要求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身心健康、在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及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在各类材料研制、材料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分析与测试、材料表面工程、材料的加工处理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等工作。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基本要素(结构/成分、合成/加工、性能与使用效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进行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各种先进功能材料的制备、性能分析与检测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材料设计和制备工艺设计、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产品的质量、开发研究新材料和新工艺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以及其它先进功能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复合、材料设计等专业基础知识;
2.掌握材料性能检测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具有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初步能力;
3.掌握材料加工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选择设备进行材料研究、材料设计、材料研制的初步能力;
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工程制图、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7.具有基本的体育、卫生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
二、学制与学分要求
1.学制
标准学制为四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2.学分要求
学生至少应修满169.5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必修143学分,选修26.5学分;课堂教学137.5学分,实践教学32学分。
学校平台课程中,学生应修满52.5学分,其中:必修38学分,选修14.5学分;课堂教学44.5学分,实践活动8学分。
专业平台课程中,学生应修满117学分,其中:必修105学分,选修12学分;课堂教学93学分,实践教学24学分。
具体课程与学分详见本计划的课程设置部分。
三、主干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物理学。
四、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大学英语、普通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性能学、材料工程导论、材料现代分析方法、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无机材料化学、材料力学、工程制图等。
五、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六、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每学年设置2个学期,共40周,其中教学时间36周(每学期18周),考试时间4周(每学期2周),并适当安排入学教育、军事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毕业教育、就业指导等时间。
七、课程结构比例
课堂教学共137.5学分,占毕业总学分的81.1%;实践教学共32学分,占毕业总学分的18.9%。
1.课堂教学
课程分类 | 学校平台课程 | 学院平台课程 | 专业平台课程 | 总学时、总学分 | |||||
必修 | 选修 | 必修 | 选修 | 必修 | 选修 | 必修 | 选修 | 合计 | |
学时数 | 446 | 234 | 0 | 0 | 1458 | 216 | 1904 | 450 | 2354 |
% | 65.6 | 34.4 | 0 | 0 | 87.1 | 12.9 | 80.9 | 19.1 | 100 |
学分数 | 32 | 12.5 | 0 | 0 | 81 | 12 | 113 | 24.5 | 137.5 |
% | 71.9 | 28.1 | 0 | 0 | 87.1 | 12.9 | 82.2 | 17.8 | 100 |
学时数(%) | 780 (33.1%) | 0 (0%) | 1674(66.9%) | 2354(100%) | |||||
学分数(%) | 44.5 (32.4%) | 0 (0%) | 93 (67.6%) | 137.5(100%) |
注:纯实践不占课堂学时。
2.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共32学分,其中:专业实习8学分(其中:金工实习2学分,认知实习(见习)1学分,生产实习5学分),学年论文1学分,毕业论文(设计)5学分,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2学分。
八、周学时分配表
学 期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周学时 | 30+3 | 32+4 | 26+1 | 18+4 | 14+4 | 18 |
注:(1)周学时按照“理论课周学时+实验课周学时”的形式给出;(2)选修课周学时按照各类课程原则上规定的修读学期和应修学分,分学期平均计入。
九、课程设置
(一)学校平台课程(普通教育课程)
1.公共基础教育课程模块
(1)思想政治理论与军事训练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18学分必修课程)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类型 | 总学时 | 周 学时 | 开课学期 | 学分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
合计 | 网络课程 | 专题讲座 | 社会实践 | |||||||||||||
31000209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必修 | 54 | 36 | 14 | 4 | 3 | 2 | 3 | 考试 | ||||||
3100021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必修 | 54 | 36 | 14 | 4 | 3 | 1 | 3 | 考试 | ||||||
31000211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 必修 | 108 | 54 | 36 | 18 | 6 | 4 | 6 | 考试 | ||||||
0000201 | 形势与政策 | 必修 | 专题辅导、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等 四学年均开 | 2 | 考查 | |||||||||||
31000206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 任选 | 36 | 2 | 5、6 | 2 | 考查 | 列入通识教育类课 | ||||||||
3100021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必修 | 36 | 18 | 14 | 4 | 2 | 2 | 2 | 考试 | 前半学期开 | |||||
31000208 | 军事理论 | 必修 | 36 | 30 | 4 | 2 | 2 | 2 | 2 | 考试 | 后半学期开 | |||||
军事训练 | 不计学分 |
本模块课程共20学分,其中,必修18学分,任选2学分,课堂教学16学分,实践教学4学分。
(2)大学外语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12学分必修课程)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类型 | 总学时 | 周 学时 | 开课学期 | 学分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践 | ||||||||
52000101 | 大学英语Ⅰ | 必修 | 54 | 54 | 3 | 1 | 3 | 考试 | ||
52000102 | 大学英语Ⅱ | 必修 | 54 | 54 | 3 | 2 | 3 | 考试 | ||
52000103 | 大学英语Ⅲ | 必修 | 54 | 54 | 3 | 3 | 3 | 考试 | ||
52000104 | 大学英语Ⅳ | 必修 | 54 | 54 | 3 | 4 | 3 | 考试 |
(3)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4学分必修课程并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类型 | 总学时 | 周 学时 | 开课学期 | 学分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践 | ||||||||
43000101 | 大学体育Ⅰ | 必修 | 36 | 36 | 2 | 1 | 1 | 考试 | (体育综合) | |
43000102 | 大学体育Ⅱ | 必修 | 36 | 36 | 2 | 2 | 1 | 考试 | (体育综合) | |
43000103 | 大学体育Ⅲ | 必修 | 36 | 36 | 2 | 3 | 1 | 考试 | (体育选项) | |
43000104 | 大学体育Ⅳ | 必修 | 36 | 36 | 2 | 4 | 1 | 考试 | (体育选项) | |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 必修 | 自主锻炼,每学年测试一次 | — | 不计学分 |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以学生自主锻炼为主,四年不断线,学校每学年集中组织一次测试,测试不合格者不能毕业。具体要求见《437必赢会员中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试行)》(西师发[2004]135号)。
(4)计算机应用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2学分必修、2.5学分限选课程)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类型 | 总学时 | 周 学时 | 开课学期 | 学分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践 | ||||||||
71000101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必修 | 72 | 36 | 36 | 2+2 | 1 | 2 | 考试 | |
71000201 |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理) | 限选 | 90 | 54 | 36 | 3+2 | 2 | 2.5 | 考试 | |
71000204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任选 | 参加我校组织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并获得合格证书 | 1 | 本专业通过国家二级 |
(5)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模块(学生需在本模块中完成2学分必修课程)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类型 | 总学时 | 周 学时 | 开课学期 | 学分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践 | ||||||||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 必修 | 20 | 10 | 10 | 2 | 1 | 1 | 考查 | ||
大学生就业指导 | 必修 | 20 | 10 | 10 | 2 | 6 | 1 | 考查 | ||
小计 | 2 |
2.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修读至少2个系列,完成10学分任选课程)。
课程系列 | 课程名称 | 课程 类型 | 总学时 | 周 学时 | 开课学期 | 学分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践 | ||||||||
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 | 大学语文 | 限选 | 36 | 36 | 2 | 1 | 2 | 考查 | 学生必须跨学科门类选修 | |
课程规格为1—2学分/门,18—36学时/门,每学期选课前公布 | ||||||||||
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 | 同上 | 考查 | ||||||||
哲学智慧与批判思维 | 同上 | 考查 | ||||||||
科技进步与创新精神 | 同上 | 考查 | ||||||||
经济活动与社会管理 | 同上 | 考查 | ||||||||
艺术品鉴于人文情怀 | 同上 | 考查 | ||||||||
成长基础与创新创业 | 同上 | 考查 | ||||||||
小计 | 10 |
周学时统计,按第4—6学期各周2学时,第7学期周4学时计算。
本专业学生必须修读《大学语文》课程。
以上所列学校平台课程的学分修读要求如下:
共52.5学分,必修38学分,选修14.5学分;课堂教学44.5学分,实践活动8学分。
(二)学院平台课程(学科基础课程)
1.学科必修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0学分必修课程)
2. 学科限选/任选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0学分必修课程)
(三)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教育课程)
1.专业必修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82.5学分必修课程)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类型 | 总学时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学分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验 | 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73032401 | 材料科学概论(专业导引课) | 必修 | 18 | 18 | 2 | 1 | 考查 | 9周 | |||||||||
73032406 | 高等数学I | 必修 | 90 | 90 | 5 | 5 | 考试 | ||||||||||
73032407 | 高等数学II | 必修 | 72 | 72 | 4 | 4 | 考试 | ||||||||||
73032415 | 线性代数 | 必修 | 36 | 36 | 2 | 2 | 考试 | ||||||||||
73032434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必修 | 36 | 36 | 2 | 2 | 考试 | ||||||||||
73032433 | 电工与电子技术 | 必修 | 72 | 72 | 4 | 4 | 考试 | ||||||||||
73032403 | 材料科学基础 | 必修 | 90 | 90 | 5 | 5 | 考试 | ||||||||||
73032431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 | 必修 | 54 | 54 | 3 | 3 | 考试 | ||||||||||
73032432 | 信息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 必修 | 54 | 36 | 18 | 2+1 | 2.5 | 考查 | |||||||||
73032416 | 普通物理 | 必修 | 90 | 90 | 5 | 5 | 考试 | ||||||||||
73032417 |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 | 必修 | 90 | 72 | 18 | 4+1 | 4.5 | 考试 | |||||||||
73032418 | Auto CAD与工程绘图 | 必修 | 36 | 18 | 18 | 1+1 | 1.5 | 考试 | |||||||||
73032404 | 材料工程导论 | 必修 | 72 | 72 | 4 | 4 | 考试 | ||||||||||
73032405 |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 必修 | 72 | 72 | 4 | 4 | 考试 | ||||||||||
73032408 | 普通化学 | 必修 | 90 | 90 | 5 | 5 | 考试 | ||||||||||
73032409 | 有机化学 | 必修 | 90 | 90 | 5 | 5 | 考试 | ||||||||||
73032410 | 物理化学 | 必修 | 90 | 90 | 5 | 5 | 考试 | ||||||||||
73032411 | 高分子化学 | 必修 | 72 | 72 | 4 | 4 | 考试 | ||||||||||
73032412 | 高分子物理 | 必修 | 54 | 54 | 3 | 3 | 考试 | ||||||||||
73032413 | 无机材料化学 | 必修 | 72 | 72 | 4 | 4 | 考试 | ||||||||||
73032414 | 材料性能学 | 必修 | 72 | 72 | 4 | 4 | 考试 | ||||||||||
73032419 | 波谱分析导论 | 必修 | 36 | 36 | 2 | 2 | 考试 | ||||||||||
73032430 | 材料力学 | 必修 | 54 | 54 | 3 | 3 | 考试 | ||||||||||
小 计 | 1512 | 1458 | 0 | 54 | 17 | 16 | 20 | 17 | 11 | 4 | 0 | 0 | 82.5 |
2.专业限选课程模块(专业方向分流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选定1个方向,完成该方向8学分限选课程)
(1)有机高分子材料方向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类型 | 总学时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学分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验 | 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73032501 | 高分子合成材料学 | 限选 | 36 | 36 | 2 | 2 | 考试 | ||||||||||
73032502 | 高聚物合成工艺学 | 限选 | 36 | 36 | 2 | 2 | 考试 | ||||||||||
73032504 | 功能高分子材料 | 限选 | 36 | 36 | 2 | 2 | 考试 | ||||||||||
73032505 | 聚合物改性 | 限选 | 36 | 36 | 2 | 2 | 考试 | ||||||||||
小 计 | 144 | 144 | 4 | 4 | 8 |
(2)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类型 | 总学时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学分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验 | 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73032514 | 材料表面工程 | 限选 | 36 | 36 | 2 | 2 | 考试 | ||||||||||
73032515 | 电化学原理与应用 | 限选 | 36 | 36 | 2 | 2 | 考试 | ||||||||||
73032516 | 材料制备工程与工艺 | 限选 | 36 | 36 | 2 | 2 | 考试 | ||||||||||
73032513 | 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 | 限选 | 36 | 36 | 2 | 2 | 考试 | ||||||||||
小 计 | 144 | 144 | 4 | 4 | 8 |
3.专业任选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至少完成4学分任选课程)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类型 | 总学时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学分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验 | 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73032615 | 生态功能高分子材料 | 任选 | 36 | 36 | 2 | 2 | 考查 | 建议有机高分子材料方向选修 | |||||||||
73032604 | 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学科前沿课,外请专家专题学术讲座) | 任选 | 36 | 36 | 2 | 2 | 考查 | ||||||||||
73032616 | 高聚物循环再生技术 | 任选 | 36 | 36 | 2 | 2 | 考查 | ||||||||||
73032603 | 复合材料 | 任选 | 36 | 36 | 2 | 2 | 考查 | ||||||||||
73032601 | 天然高分子材料 | 任选 | 36 | 36 | 2 | 2 | 考查 | ||||||||||
73032617 | 生物及医用材料 | 任选 | 36 | 36 | 2 | 2 | 考查 | 建议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选修 | |||||||||
73032613 | 无机功能材料研究进展(学科前沿课,外请专家专题学术讲座) | 任选 | 36 | 36 | 2 | 2 | 考查 | ||||||||||
73032618 | 新能源材料与技术 | 任选 | 36 | 36 | 2 | 2 | 考查 | ||||||||||
73032619 | 环境与材料 | 任选 | 36 | 36 | 2 | 2 | 考查 | ||||||||||
小 计 | 360 | 360 | 10 | 10 | 20 |
学生应当按照规定的学分数修满专业任选课程学分,不能用修读其它课程的学分代替。
4.实践教学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20.5学分实习实践)
课程 (项目)编号 | 课程或实践项目名称 | 类型 | 总学时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学分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验 | 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73032421 | 普通化学实验 | 必修 | 36 | 36 | +2 | 1 | 考试 | ||||||||||
73032427 | 物理化学实验 | 必修 | 36 | 36 | +2 | 1 | 考试 | ||||||||||
73032438 |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 | 必修 | 18 | 18 | +1 | 1 | 考试 | ||||||||||
73032425 |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 必修 | 72 | 72 | +4 | 2 | 考试 | ||||||||||
73032426 | 材料科学综合实验 | 必修 | 54 | 54 | +3 | 1.5 | 考试 | ||||||||||
73032435 | 金工实习 | 必修 | 2周 | 2周 | 30 | 2 | 考查 | ||||||||||
73032436 | 认识实习 | 必修 | 1周 | 1周 | 40 | 1 | 考查 | ||||||||||
73032437 | 生产实习 | 必修 | 4周 | 4周 | 40 | 5 | 考查 | ||||||||||
73032445 | 学年论文 | 必修 | 第5—6学期 | 1 | 考查 | ||||||||||||
73032450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 必修 | 第7—8学期 | 5 | 答辩 | ||||||||||||
小 计 | 20.5 |
注:(1)学年论文要求学生结合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加强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探讨与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论文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运用,以及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序与规范。通过学年论文,为进一步进行专业学习、开展科学研究创造条件,并为毕业论文(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年论文一般应从第4学期开始进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寒假、暑假进行调研、撰写,第7学期开学后完成。学年论文计1学分。
(2)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环节应在第7学期完成,研究、设计、撰写环节在第7、8学期进行,答辩于每年5月上旬结束。
5.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模块(2学分必修)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类型 | 总学时 |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 学分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验 | 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73032440 | 学术科技活动 | 必修 | 1-6学期 | 1 | |||||||||||||
73032441 | 校园文化活动 | 必修 | 1 | ||||||||||||||
小 计 | 2 |
以上所列专业平台课程的学分修读要求如下:
必修105学分,限选8学分,任选4学分,共计117学分。其中课堂教学93学分(含必修81学分,限选8学分,任选4学分),实践教学24学分(含课程实践8学分,金工实习2学分,认识实习(见习)1学分、生产实习5学分、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2学分、学年论文1学分、毕业论文(设计)5学分等)。
十、副修专科、副修本科与副修学士学位
为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志趣,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校实施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保证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以下修读层次:副修专科、副修本科、副修学士学位。
1、副修专科
应修读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学院平台课程和专业平台课程中规定的必修课,获得不低于40学分的副修课程学分,在取得主修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后,可发给副修专科专业毕业证书。
副修本专业专科的学生应当修读以下必修课程:
专业平台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化学、材料性能学、高等数学、大学化学、物理化学实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共计37学分。
2、副修本科
应修读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学院平台课程和专业平台课程中规定的必修课,并修读一定数量的选修课,获得不低于68学分的副修课程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不低于60学分,在取得主修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后,可发给副修本科专业毕业证书。
副修本专业本科的学生应当修读以下必修课程:
专业平台课程:普通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性能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大学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材料科学基础实验,共计56.5学分。
另外,还须在本人才培养方案的学院、专业平台中修读8学分其它课程。
3、副修学士学位
在修读完成副修本科专业课程学分的基础上,完成副修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见习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达到学位授予条件,且副修专业与主修专业分属于不同学科门类,则在取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证书后,可授予副修学士学位。
4、有关规定
主修专业与副修专业相同的课程,或者主修专业课程教学要求高于副修专业的,经相关学院认定,可用主修专业课程代替副修专业课程,不必重复修读。
学生因多种原因终止副修后,副修期间所修读的副修专业课程学分可转为主修专业的任选课学分。
十一、课程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简介
专业平台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73032406高等数学I (Advanced Mathematics I)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5学时,总学时:90学时
内容提要:本课程是工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函数与极限;2.一元函数微积分学;3.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先修课程:无
教材:《高等数学》,上册,同济数学系,高教出版社,2007年,第四版
参考书目:
[1]《大学数学——微积分1》,萧树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第二版
[2]《大学数学——微积分2》,萧树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第二版
[3]《工科数学分析基础》上册,马知恩,王绵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4]《工科数学分析基础释疑解难》,魏战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课程编号:73032407 高等数学II (Advanced Mathematics II)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4学时,总学时:72学时
内容提要:高等数学Ⅱ是化学工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多元函数微积分学;2.无穷级数(包括傅立叶级数);3.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I
教材:《高等数学》,下册,同济数学系,高教出版社,2007年,第四版
参考书目:
[1]《大学数学——多元微积分及其应用》,萧树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2]《工科数学分析基础》下册,马知恩,王绵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3]《工科数学分析基础释疑解难》,魏战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课程编号:73032415 线性代数(Linear Algebra)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线性代数是代数学的一门基础课程,作为《工程数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也是高等学校工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线性代数这门课程的作用与地位显得格外重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及相关课程打好基础。掌握线性代数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包括行列式、矩阵及其运算、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相似矩阵及二次型等概念、性质与计算。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Ⅰ、高等数学Ⅱ
教材:《工程数学-线性代数》,同济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四版
参考书目:
[1] 《线性代数》,居余马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2] 《线性代数附册学习辅导与习题选解》,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课程编号:7303243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2 总学时:36学时(讲授36学时)
内容提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从数量侧面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数学理论,其理论与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和科学技术中。主要包括:随机事件和概率,一维和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内容。
本课程是工科各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侧重于讲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同时在教学中结合各专业的特点介绍性地给出在各领域中的具体应用。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他们解决某些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Ⅰ、高等数学Ⅱ、线性代数
教材:《工程数学-概率论》,同济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
参考书目:
[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盛骤、谢式千、潘承毅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四版
[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习题全解指南》,盛骤、谢式千、潘承毅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四版
课程编号:73032433电工与电子技术(Electrical Engineering & Electrical Technolog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4 总学时:72学时(讲授72学时)
内容提要: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和发展概况。本课程教学所能达到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了解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和发展概况。能独立地应用这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分析和计算从工程实际中简化出来的各种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变压器、电机等练习题,并具有一定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
教材:《电工学》上、下册, 秦曾煌,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七版
参考书目:
[1]《电工学》,高鸿斌、卢建兵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第一版
[2]《电工学概论》,朱承高、贾学堂、郑益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二版
课程编号:73032403 材料科学基础(Fundamentals of Material Science)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5学时,总学时90学时
内容提要:主要内容包括:材料结构概论、晶体结构、高分子材料结构、晶体缺陷、相结构与相图、材料的凝固与气相沉积、扩散与固态相变、变形与断裂、材料的电子结构与物理性能及材料概论。
先修课程:普通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
教材:《材料科学基础》,张联盟、黄学辉、宋晓岚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
参考书目:
[1]《材料科学基础》, 莫淑华,李学伟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
[2]《材料科学基础》,刘智恩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
课程编号:73032431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Special English fo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本书内容选自近年来美国、英国最新出版的原版英文教科书、科技报告、著作及专业期刊等。选材范围广,词汇较全面。内容涉及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历史、材料的分类、材料的特性、材料与化学的关系,以及材料科学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还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纳米结构材料和生物医学材料的化学组成、性质、种类、制造技术和用途等。文章内容丰富,语言难度适中,编排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每课除正文外,还附有词汇、词组、练习题和阅读材料。此外,书后还附有英语常用词头和词尾、材料科学与工程常用英文缩写与符号、总词汇表,便于读者查阅和自学。
先修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性能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
教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匡少平,王世颖,顾元香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第三版
参考书目:
[1]《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刘爱国,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四版
[2]《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编委会,中国石化出版社,2011年
课程编号:73032432 信息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Scientific Paper Writing)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2+0.5学时,总学时54学时(讲授2学时,实践0.5学时)
内容提要:主要介绍科技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科技图书、论文、专利等重要科技文献源及网络资源的检索方法,培养学生对科技信息的利用能力。重点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迅速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信息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为学生在后续课程学习、专业竞赛、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过程中检索与利用科技文献奠定坚实基础。
先修课程: 普通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
教材:《化学化工信息及网络资源的检索与利用》,王荣民,杜正银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第3版
参考书目:
[1]《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王细荣、吕玉龙、李仁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五版
[2]《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黄军左,中国石化出版社,2013年,第二版
课程编号:73032416
课程中文名称:普通物理
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Physics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5
总学时:90学时(讲授90学时)
内容提要: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刚体力学基础,静电场,稳恒磁场,电磁感应与电磁场,气体动理论基础,热力学基础,振动和波,波动光学,量子物理基础(选讲),狭义相对论(选讲)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教材:《大学物理教程》,陈信义 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版
参考书目:
[1] 《普通物理学(上、下册)》,程守洙 江之永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6版
[2] 《物理学(上、下册)》,马文蔚 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6版
[3] 《新编基础物理学(上、下册)》,王少杰 顾牧 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课程编号:73032417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 (Descriptive Geometry and Engineering Drawing)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4+0.5学时,总学时90学时(讲授72学时,实践18学时)
内容提要:本课程是一门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和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基础技术课。主要内容是以正投影法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规定为基础,研究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学习空间形体的图示表达;培养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掌握制图基本知识、基本绘图能力和读图能力。本课程是一门既有投影理论,又与生产实践相联系的技术基础课。
教材:《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唐克中,郑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五版
参考书目:
[1]《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唐克中,2002年8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2]《工程制图》,赵大兴、2001年,机械工业出版社
[3]《工程制图》,林晓新,2003年2月,机械工业出版社
[4]《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孙靖立,2008年,机械工业出版社
[5]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唐克中 朱同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四版
课程编号:73032418 Auto CAD与工程绘图(Auto CAD & Engineering Drawing)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1+0.5学时,总学时36学时(讲授18学时,实践18学时)
内容提要:本书以AutoCAD2012中文版为平台,介绍计算机工程绘图的操作方法与技巧。内容体系由二维到三维,按照机械工程图样的绘制步骤编排,主要内容包括AutoCAD绘图环境及基本操作、绘制和编辑二维图形、文字与表格的创建、图块的使用、尺寸标注样式的设置和标注方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正等轴测图的绘制、三维实体建模与编辑、信息查询与打印输出方法。
先修课程: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
教材:《Auto CAD与工程绘图》,马立克等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
参考书目:
[1]《化工制图》, 蔡庄红,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2]《中文版Auto CAD工程制图(2012版)》,崔晓利,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3]《化工制图与CAD》, 邢锋芝、穆凤芸,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
课程编号:73032404 材料工程导论(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 Engineering)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4学时,总学时72学时
内容提要:将三大材料的制备科学与技术融为一门课程。全书围绕金属、陶瓷、高分子三大材料成材过程的技术原理、工艺和方法,论述了材料制取合成、材料加工成形、材料改性与表面加工以及材料复合。使学生在获得较广泛的材料工程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基本科学原理和技能,从而能根据所确定材料的性能、结构与应用要求,提出材料制备加工的方案与方法。
先修课程:高分子物理,材料科学基础,高等数学,材料力学,材料性能学等。
教材:《材料工程基础》,周美玲、谢建新、朱宝泉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目:
[1]《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王高潮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2]《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杨瑞成,张建斌、陈奎、居春艳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年
课程编号:73032405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Modern Analysis Methods for Materials)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4学时,总学时72学时
内容提要:本书对材料研究过程中常用的分析方法进行介绍,包括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激光拉曼光谱、核磁共振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及各种电子显微镜等,其内容涉及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综合领域。本书主要是结合实例进行讲解,注重实用性,能提高材料类专业学生从事材料研究所必需的实际技能。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材料科学基础等
教材:《现代材料分析方法》,张锐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
参考书目:
[1]《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左演声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
[2]《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王富耻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24年
课程编号:73032408,普通化学(University Chemistr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5学时,总学时90学时
内容提要:本课程是为工科类各专业而设置的第一学年必修的化学基础课,是培养工科类学生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继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通过课堂讲授,并与普通化学实验课程密切结合,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大学化学的理论去解决一般化学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查阅和自学一般大学化学书刊、选择正确的分析测试方法,以及正确判断、表达分析测试结果的能力,为解决工业生产与科学研究的实际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
先修课程: 无
教材:吴俊森,《普通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年第一版
参考书目:
[1]《普通化学》,赵士铎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版
[2]《普通化学》,浙江大学大学编写,高等教学出版社,2011年,第6版
[3] 《普通化学原理》,华彤文、王颖霞、卞江、陈景祖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第四版
[4]《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叶芬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5]《无机及分析化学》,倪静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6]《无机化学》,庞锡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7]《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四版;
[8]《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三版;
课程编号:73032409,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类型:学院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5学时,总学时90学时
内容提要:有机化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主要讲授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性质变化规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基本有机反应及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在化学工业生产中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先修课程: 普通化学
教材:《有机化学》,徐寿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4月,第二版
参考书目:
[1]《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刑其毅、裴伟伟、徐瑞秋、裴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三版
[2]《有机化学》上、下册,李景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第五版
[3]《有机化学学习指南》,高鸿宾、齐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
课程编号:73032410,物理化学(Physical Chemistr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5学时,总学时90学时
内容提要:教学内容由热力学和动力学为主体,涉及:热力学基本概念、定律、原理、方法,溶液、相平衡、化学平衡的热力学,唯象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反应速率理论,催化作用,电化学基础,表面现象(界面现象)及胶体化学。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对物理化学有系统的认识,并了解其在化学、化工、环境、材料、能源、生命、医药、农业等学科中的根基地位及其相互的关系。
先修课程: 普通化学,有机化学
教材:《物理化学》,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五版
参考书目:
[1]《物理化学》(上、中、下册),胡英,高等教育出版社
[2]《物理化学》,华东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编号:73032411 高分子化学(Polymer Chemistr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4学时,总学时:72学时
内容提要:全书共分9章。在绪论中介绍了高分子的基本概念、聚合物的分类和命名、聚合反应等内容。其余各章分别就缩聚和逐步聚合、自由基聚合、自由基共聚合、聚合方法、离子聚合、配位聚合、开环聚合、聚合物的化学反应进行详细的介绍。每章末都附有本章提要和习题,其中计算题还提供了参考答案。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
教材:《高分子化学》,潘祖仁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第五版
参考书目:
[1]《高分子化学》,卢江,梁晖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2]《高分子化学》,张兴英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3]《高分子化学简明教程》,熊联明,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
课程编号:73032412 高分子物理(Polymer Physics)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3学时,总学时:54学时
内容提要:全书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高分子物理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共分十章,包括高分子的链结构,高分子的溶液性质,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高分子多组分体系,聚合物的结晶态、非晶态,聚合物的力学、电学、光学等性质,以及聚合物的分析与研究方法等等。从分子运动的观点出发,阐述高分子的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物理化学
教材:《高分子物理》,华幼卿,金日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第四版
参考书目:
[1]《高分子物理》,何曼君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三版
[2]《高分子物理》,(美)鲁宾斯坦,科尔比著,励杭泉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
课程编号:73032413 无机材料化学(Inorganic Material Chemistr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4学时,总学时:72学时
内容提要:本书是材料科学与化学紧密结合的综合性教材,体现了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学科交叉、重在创新的教学改革目的。全书共设六章,主要内容包括无机材料化学设计、无机材料结构与缺陷化学、无机材料软化学等基础理论以及无机材料化学特种合成技术和无机材料的化学制备工艺等应用技术。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导论等
教材:《无机材料化学》,季慧明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参考书目:
[1]《无机材料化学》,林建华,荆西平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无机材料物理化学》,贺蕴秋,王德平,徐振平 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课程编号:73032414 材料性能学(Material Performance)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4学时,总学时:72学时
内容提要:全书共分14章,第一~七章为力学性能,介绍材料在殂载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站击韧性、断裂韧性、疲劳性能、磨损性能,以及高温力学性能等;第八~十二章为物理性能,介绍材料的热学性能、磁学性能、电学性能、光学性能、压电及铁电性能等;第十三、十四章为材料的腐蚀及老化性能,全书突出各种性能的基本概念、物理本质影响材料性能的因素及性能指标的测试原理与工程应用,还注意到不同材料的共性与个性,本书小及知识面宽,信息量大,基础性强,在叙述方面,深入浅出,清晰易懂,在每章末还附有思考题与习题及参考文献,便于巩固提高及进一步深入学习有关内容。
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高分子物理,无机材料化学等
教材:《材料性能学》,王从曾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书目:
[1]《材料性能学》,张帆,周伟敏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
[2]《材料性能学》,付华,张光磊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课程编号:73032419 波谱分析导论(Introduction to Spectral Analysis)
课程类型:学院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有机波谱分析(第3版)》的第三版共分八章:电磁辐射与谱学基础、有机质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红外与拉曼光谱、紫外与荧光光谱、谱图综合解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书中分别论述了电磁辐射与物质量子化能态间的相互作用、各谱学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详细阐述了有机化合物结构与各谱特征信息之间的关系及各谱在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书中收录了大量化合物的谱图和数表,以典型实例阐明谱图解析及化合物的结构推导。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独立或综合运用谱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书还对ESI-MS、MALDI-FOFMS、DEPT、1H-1HCOSY、DQFCOSY、1H-13CCOSY的谱图特征、结构信息等,以实例进行由浅人深地讨论;对19F、31P、29SiNMR谱的特征及应用也进行了介绍。书中实例涉及有机、高分子、材料、分子识别及组装、生物大分子、光化学传感等。各章后附有习题。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教材:《有机波谱分析》, 孟令芝,龚淑玲 ,何永炳 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三版
参考书目:
[1]《有机结构分析》,薛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
[2]《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邹建平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
课程编号:73032430 材料力学(Mechanics of Materials)
课程类型:学院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3学时,总学时54学时
内容提要:内容包括材料力学基本概念、轴向拉伸和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内力、弯曲应力、弯曲变形、应力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能量法、静不定结构、动载荷、疲劳以及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等,适用于多学时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
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普通物理等。
教材:《工程力学》, 刘英卫、何世松、张洪涛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目:
[1]《材料力学》,陶秋帆、范钦珊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第6版
[2]《材料力学》,刘鸿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3] 《材料力学》, 季顺迎主编,科学出版社,2013年
课程编号:73032421 大学化学实验(College Chemistry Experiments )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本书是适应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要求的、基于一级学科平台的、以“方法”为中心的实验教学化学系列教材的第一册,分绪论、上篇、下篇、附录四部分。上篇为知识与训练,共4章。第1章介绍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包括实验器皿洗涤、校正,试剂取用、溶液配制和常用滴定。第2章介绍了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与使用,包括仪器仪表、天平使用、温度测试与校正、气体钢瓶使用。第3章讨论化学实验条件及控制,包括加热与冷却、物质的干燥、压力、真空及测量、固体样品处理。第4章讨论化学实验基本技术与方法,包括固液分离方法、液液分离方法、气体制备与纯化、实验装置的设计与装配。下篇为实验项目,分基本实验(18个)、综合实验(8个)和设计实验(4个)。所有的实验项目都力求涉及多个知识点,避免就项目论“项目”,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本书注意与中学化学实验的衔接,注重大学化学实验入门的基础性、学生的主体性、自主参与和实践、创新。
先修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教材:《化学基础实验I》,李天安总主编,鲍正荣主编,科学出版社,2013年
参考书目:
[1]《化学基础实验》,李军,中国石化出版社,2011年
[2]《化学基础实验》,董彦杰,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
课程编号:73032427 物理化学实验(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
课程类型:学院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综合了化学领域中各分支需要的基本研究工具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物理化学及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化学、化工、材料过程的基本问题,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专业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先修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教材:《物理化学实验》,复旦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年第三版,
参考书目:
[1]《理化测试2》,杨武等,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
[2]《物理化学实验》,北京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
课程编号:73032438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Experiments for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Electrical Technolog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1 总学时:18学时
内容提要: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实验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其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工程技术所需的电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实验的形式,要求学生掌握正确使用各类电子仪器仪表、基本测量和研究方法、工程中常用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及其运用。本课程教学所能达到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了解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和发展概况。课程基础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对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工与电子技术
教材:《电子技术实验》,张晴, 李丹, 邵群,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
参考书目:
[1]《电工学》,高鸿斌、卢建兵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第一版
[2]《电工学概论》,朱承高、贾学堂、郑益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二版
课程编号:73032425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Basic Experiments of Material Science)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4学时,总学时72学时
内容提要: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安全、光学显微镜与微观组织分析实验、固相反应-综合热分析实验、苯乙烯的乳液聚合-黏度法测定分子量实验、淀粉接枝聚丙烯腈的制备及其水解、聚苯胺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测试、有机玻璃的制备实验、离子液体辅助液相法制备二氧化锰-XRD分析实验、3D打印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分析实验、透射电子显微镜用于无机纳米材料的检测、电子万能试验机测定聚合物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等十二个实验。
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教材:《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自编,2013年
参考书目:
[1]《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李慧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
[2]《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刘芙,张升才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
课程编号:73032426 材料科学综合实验(Advanced Experiments of Material Science)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3学时,总学时54学时
内容提要:《现代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的实验内容立足于功能材料的物理与化学基础,结合现代功能材料领域近十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引进与材料科学最新进展相关的先进制备与表征测试技术。根据材料学科的专业特点以及本科实验课程的教学要求,本实验教程包括现代材料科学基础实验、现代材料制备与加工实验、现代材料表征与测试实验、现代材料综合实验四部分内容。既考虑了本学科的基础与专业特点,注重体现材料研究的基本原理、常用实验方法与学科发展背景,又对材料的声、光、电、光电等性能均有所涉及;同时兼顾实验内容的先进性与代表性,涵盖了现代功能材料领域的诸多方面,使得不少实验可以作为专业应用型或学科前沿性实验研究专题,如先进材料性能的实验研究、微纳结构制备加工与表征等新技术的引入、先进材料在相应功能器件中的应用研究等。
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材料科学综合实验
教材:《现代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袁常胜,韩民主编,科学出版社,2013年
参考书目:
[1]《材料物理性能综合实验》,马南钢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专业选修课程模块
课程编号:73032501 高分子合成材料学(Fundamentals of Synthesized Polymer Science)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限选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本课分为上、下两篇。主要介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热固性与热塑性高分子合成材料。上篇热固性高分子合成材料主要介绍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氰酸酯树脂、有机硅树脂等热固性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合成工艺原理、制造工艺、改性原则、结构与性能关系、成型加工及其应用。力求取材新颖,论述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提供很强的实用价值。下篇热塑性高分子合成材料系统地介绍了五大通用树脂,即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和ABS树脂,以及通用工程塑料聚酰胺、聚碳酸酯、PET和PBT。详细地介绍了这些合成树脂的合成原理、生产工艺、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加工与应用。所涉及的树脂品种皆为已经工业化生产的品种,内容条理清晰,注重反应原理、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理论关系,并以成熟、完备的生产技术为依据,适当地介绍了一些有工业化前景的相关内容。
先修课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
教材:《现代高分子合成材料学》,陈平,廖明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参考书目:
[1]《高分子合成材料应用》,叶晓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
课程编号:73032502 高聚物合成工艺学(Technologies of Polymer Synthesis)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限选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本书共分三编。第一篇聚合方法与工艺过程,讲述高聚物合成方法与有关生产工艺理论基础。第二篇合成树脂与塑料,首先在概论一章中讲述合成树脂与塑料的基本用途及有关特性的基本知识,然后分章讲述通用塑料、工程塑料、耐热及高性能聚合物、合成纤维及水溶性聚合物。第三篇合成橡胶,讲述合成橡胶的基本知识与合成生产工艺特点。能过橡胶、特种橡与粉末橡胶等。这种安排即介绍了有关合成高聚物在生产工艺方面的点。通用橡胶、特种橡胶与粉末像胶等。这种安排既介绍了有关合成高聚物在生产工艺方面的共同问题,又照顾到各主要品种的特点,给予读者较全面的知识。功能高分子材料虽有较大的发展,但已有一些专著出版,所以本书中未作专章叙述。
先修课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
教材:《高聚物合成工艺学》,赵德仁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
参考书目:
[1]《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周达飞,唐颂超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课程编号:73032503 功能高分子材料(Functional Polymers)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限选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全书共分十一章,分别为功能高分子材料总论、反应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电活性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液晶材料、高分子功能膜材料、光敏高分子材料、吸附性高分子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和其他功能高分子材料,在阐述功能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反应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电活性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液晶材料、高分子功能膜材料、光敏高分子材料、吸附性高分子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以及其他功能高分子材料进行了详细论述,并阐述其结构与性能、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每章后的本章小节和思考练习题,有利于读者系统掌握相关知识和培养提出、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先修课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
教材:《功能高分子材料》,马建标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参考书目:
[1]《功能高分子材料》,赵文元,王亦军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
[2]《功能高分子材料》,焦剑,姚军燕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
课程编号:73032504 聚合物改性(Polymer Modification)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限选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聚合物改性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共混改性、填充改性、复合材料、化学改性、表面改性等内容。以往,上述改性方法多是分别进行研究,并分别出版专著的。但随着研究的广泛进行,各种不同门类的改性方法之间有相互关联、相互依托的关系日益显现出来。这种相互关联不仅体现在理论范畴,而且体现在应用领域。本书是关于聚合物改性的一本基础性的书籍,不可能面面俱到。在编写中,是以聚合物的共混改性为主体,兼及其它改性方法。本书在注重介绍聚合物改性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主要应用体系的基础上,也适当介绍一些这一领域的新进展。在理论方面,本书也收入了一些新发展,如非弹性体增韧理论。
先修课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
教材:《聚合物改性》,王国全,王秀芬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
参考书目:
[1]《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及应用》,王国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
[2]《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及技术》,陈绪煌,彭少贤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
课程编号:73032514 材料表面工程(Material Surface Engineering)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限选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全面介绍了材料表面工程的基础理论、工业应用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彰显材料表面技术研究与腐蚀与防护间密切的关系。本书内容涵盖材料表面基础、电镀基础、电镀工艺、电镀工程、化学镀、化学转化膜、热喷(浸)涂层、化学热处理、耐蚀金属覆盖层、先进表面工程技术和材料表面性能测试与控制,但凡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均有涉及。
先修课程:无机材料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性能学
参考书目:
[1]《现代表面技术》,钱苗根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第二版
[2] 《材料表面工程》,王兆华、张鹏、林修洲、张远声主编,化学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
课程编号:73032515 电化学原理与应用(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Electrochemistr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限选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全面涵盖了现在广泛应用的电化学方法原理、近年来电化学快速发展的新领域和新课题,如超微电极的应用、完整表面上的电化学现象、修饰电极、现代电子转移理论、扫描探针方法、液相色谱电化学联用方法、阻抗谱学、现代形式的脉冲伏安法和各种谱学电化学技术。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普通化学、材料科学基础
参考书目:
[1]《电化学》,陈艳霞、夏兴华、蔡俊 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
[2] 《电化学方法:原理与应用》,邵元华、朱国逸、董献堆、张柏林 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3] 《电化学原理》,李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年
[4]《锂离子二次电池》,吴宇平、万春荣、姜长印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
课程编号:73032516 材料制备工程与工艺(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Materials Preparation)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限选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介绍了功能复合材料与新产品的制备方法、功能复合新材料的界面和优化设计、功能复合材料的表面处理技术、电学和电子功能复合材料、光学功能复合材料、热学功能复合材料、磁功能复合材料新产品与新工艺等内容,该书既有国内外成果的总结,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提炼,叙述简洁,切合实际。
先修课程:无机材料化学,材料性能学
教材:《新型功能材料制备工艺》,李垚, 唐冬雁, 赵九蓬, 强亮生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目:
[1]《新型功能复合材料制备新技术》,童忠良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
[2] 《材料制备新技术》,许春香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
课程编号:73032513 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Nanomaterials & Nanotechnolog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限选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本书由6章组成,在简要介绍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发展过程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无机非金属材料组成与生产工艺,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四大工艺原理与方法,即水泥工艺、混凝土工艺、玻璃工艺、陶瓷工艺,以及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的节能与环境保护,同时介绍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工艺技术标准(规范)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的最新进展,附录列举了常用无机非金属材料产品及工艺标准。
先修课程:无机材料化学,材料性能学
教材:《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徐志军,初瑞清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目:
[1]《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倪新元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
[2]《纳米结构和纳米材料》,曹国忠,王颖主编,董星龙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课程编号:73032615 生态功能高分子材料(Ecological functional polymer materials)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任选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重点介绍生态相关高分子材料的相关知识,具体内容包括:绪论,生态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应用基础、发展状况等。功能高分子材料是高分子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教材根据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等专业的特点,论述了一些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品种,如已发展较为成熟的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树脂、高分子分离膜、液晶高分子、电功能高分子、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等,对它们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以及新成果作了一定的介绍,同时对于一些新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如高分子催化剂,形状记忆高分子、智能型高分子凝胶、高吸油树脂等高分子也有所涉及。在阐述这些材料时,着重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阐明了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组成与功能性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也作了扼要的介绍。
先修课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
教材:自编教材
参考书目:
[1]《功能高分子材料》,焦剑、姚军燕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
[2]《功能高分子材料》,罗祥林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
课程编号:73032616 高聚物循环再生技术(Recycling technology for Polymer)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任选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从基础理论到方法技术、工艺与实例都做了系统全面的阐述,有理论又有对实践应用的指导,对中国塑料、资源环境事业的引导发展以及新型生态材料学的孵化发展均颇有裨益。
先修课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
教材:《废旧高分子材料回收与利用》,欧玉春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年
参考书目:
[1]《废旧高分子材料再生利用技术》,刘明华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
课程编号:73037803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任选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功能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不同类型的功能复合材料的材料体系、制备方法、性能和应用。第1章介绍了功能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复合效应和设计原则等。第2章介绍了磁性复合材料、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吸波复合材料、磁致伸缩复合材料以及磁光复合材料的基本原理、制备方法、性能影响因素以及应用。第3章介绍了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导电复合材料、无机物一聚合物插层复合材料以及超导复合材料的材料体系、制备方法、性能影响因素等。第4章介绍了透光复合材料、光传导复合材料、发光复合材料、光致变色和电致变色复合材料的基本原理、材料体系、性能以及应用等。
先修课程:材料工程导论,材料性能学,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物理
教材:《功能复合材料》, 尹洪峰、贺格平、孙可为、张强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2013年
参考书目:
[1]《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柯扬船编著,科学出版社,2009年
课程编号:73032604 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Advancement of Polymeric Materials)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任选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全书共分5章,分别简要介绍了高分子材料合成反应、高分子合成反应实施技术、多组分高分子材料、液晶高分子材料以及功能高分子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
先修课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
教材:《高分子材料进展》, 张留成,闫卫东,王家喜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目:
[1]《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进展》,丁永涛,王鸷,殷敬华 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年
课程编号:73032601 天然高分子材料(Natural Polymers)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任选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介绍了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相关知识,具体内容包括:绪论,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表征,纤维素材料,淀粉,甲壳素、壳聚糖材料,蛋白质纤维,多糖改性材料,天然橡胶,生漆,木质素材料,天然无机高分子化合物,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利用。
先修课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
教材:《天然高分子材料》,胡玉洁,何春菊,张瑞军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
参考书目:
[1]《天然高分子材料》,郑学晶,霍书浩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
[2]《天然高分子科学与材料》,张俐娜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
课程编号:73032617 生物及医用材料(Biomedical Materials)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任选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主要介绍生物医用材料的特性、评价、管理和应用。重点介绍生物医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同时对生物医用材料的性能与改性作了具体介绍。共分为6章,包括绪论、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生物医用无机非金属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复合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性能及其改性。
先修课程:材料工程导论,材料性能学,高分子物理
教材:《生物医用材料导论》,吕杰、程静、侯晓蓓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年
参考书目:
[1]《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赵长生、孙树东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年
[2]《生物医用材料学》,郑玉峰,李莉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
课程编号:73032619 环境与材料(Environment & Materials)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任选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以材料和环境协调发展为主线,引入生态设计的理念对传统材料进行系统梳理。全书共五篇。篇以生态设计、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理念阐述了资源能源、材料和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第二篇提供了研发和评价不同类型环境友好材料的方法;第三篇对传统材料、功能材料和智能材料进行了梳理;第四篇介绍了生态设计在产品及产业中的重要性,阐述了固体废弃物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和能源;第五篇首次把保证农业环保和高效生产的材料列入环境友好材料范畴,同时把生物质能源材料也列入了环境友好材料研究范围。
先修课程:无机材料化学
教材:《环境友好无机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邢德林等编著,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目:
[1]《环境友好材料》,福建师范大学环境材料开发研究所主编,科学出版社,2016年
[2]《生态环境材料》,王天民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
课程编号:73032613 无机材料研究进展(Advance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任选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本书的作者们多年以来一直从事无机发光材料及其应用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在研究工作中,他们深刻地体会到无机发光材料是个充满活力的领域,特别是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期,无机发光材料及其器件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希望通过这本书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对本领域感兴趣的读者和政府决策部门提供该领域一些最新进展的信息。 全书在内容上可以分为无机发光材料的基础理论、无机发光材料的制备和几类主要的发光材料及应用三部分。
先修课程:无机材料化学
教材:《无机发光材料研究及应用新进展》, 余泉茂等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目:
[1]《无机光致发光材料及应用》,张中太,张俊英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
课程编号:73032618 新能源材料与技术(Novel Energy Materials & Technolog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任选
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6学时
内容提要:全书共分七章,首先概述了新能源技术及其材料;第2~7章从原理和微观机制、材料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等方面分别具体介绍了金属氢化物镍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燃料电池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半导体照明发光材料及相变储能材料等新能源材料,同时对这些新能源材料的发展应用前景及趋势等进行了说明。
先修课程:无机材料化学
教材:《新能源材料》, 吴其胜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
参考书目:
[1]《新能源材料——基础与应用》,艾德生,高喆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
[2]《新能源材料》,雷永泉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
甘公网安备62010502000864号 陇ICP备17000462号-1